改善时代的智能家居
国务院出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署。类似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也在加快智能家居相关配套政策及试点活动。
8 月 16 日,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广州市推动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明确推动智能家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广州市智能家居骨干企业强化开源鸿蒙、智能传感器应用,建设智能家居生态开放平台,通过“链”式带动,带动智能家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智能家居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从单品智能、向场景智能、再向全屋智能的过渡升级已成为产业共识,也是用户需求转变之下的必然结果
广州天河智慧城希尔顿欢朋酒店选择百实科技打造智慧酒店落地圆满完成
位于华观路的广州天河智慧城希尔顿欢朋酒店选择百实科技携手合作,完成智慧酒店项目圆满落地,标志着该酒店在智慧化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深度融合百实科技的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该酒店成功实现了从客房管理、客户服务到运营效率的全面智能化升级,为宾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智慧住宿体验。
智能家居新动态|打造康养产业新质生产力,华为全屋智能助力“老有所养”
5月15日,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新版本即将发布,将带来AI辅助康养传感器 、超薄吸顶音箱等黑科技产品,其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次华为全屋智能将带来以AI辅助康养传感器为核心的多场景AI康养解决方案,支持卧床辅助检测、起夜离床过久检测、卧床过久检测、智能起夜检测、睡眠检测、跌倒辅助检测、有人无人检测、异常滞留检测等8大检测功能,拥有智能分级告警和检测数据双重隐私保障,实现全面居家生活守护。
据了解,AI辅助康养传感器采用了轻量化的设备安装模式,不仅支持吊顶安装,也适用于非吊顶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安装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安装过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前装或后装解决方案。前装方案支持PLC预埋连接,为未来的智能化升级预留了空间;后装方案则支持WiFi连接组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方案,均能轻松实现网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传感器运用了毫米波雷达技术及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非接触式的人体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无需用户穿戴任何设备,即可全天候、多场景下识别人体的存在及跌倒等姿态变化,消除了用户对于佩戴舒适性的顾虑。当检测到跌倒等异常情况,系统将进行及时告警,以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到监护人。同时,该产品不依赖摄像头等监控设备,特别适用于卫生间、卧室等私密空间,充分尊重了用户的隐私需求,实现数据“不出端”。
2024 智能家居产品创新峰会成功举办
024 年 9 月 4 日下午,由 CSHIA、SSHT 联合主办、智能头条•智能家居全媒体承办的“2024 智能家居产品创新峰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
据悉,智能家居产品库小程序旨在聚拢智能家居全品类创新产品和方案,带来专业智能家居图文评测和视频评测,为行业呈现最科学的观点解读!同时,发布 20 24 年度智能家居创新产品总评榜,全面梳理智能家居年度产品创新趋势,深度呈现行业创新能力与活力!未来,智能家居产品库小程序还将持续打造智能家居行业最全最专业的产品展示平台,持续赋能行业发展!
萤石网络发力大模型,加速“智驭”智能家居赛道新飞跃
今年6月27 日,萤石网络举办了2024ECDC萤石云开发者大 会 , 并 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垂直大模型 ——萤 石 “蓝海大模型 ”及 以 AI 为核心的新一代架构萤石 HomePlayOS。据了解,萤石 “蓝海大模型 ”是 萤石网络自研的面向垂直物联网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定义了萤石 L0-L4的AI 技术层级 ,实现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逐步实现 AI 应用场景化的层级跃迁。萤石蓝海大模型具备开发开放、基础交互及具身代理三大体系化 AI 能力,覆盖从设备感知到设备执行全链路,接入的设备多种多样,能够感知世界空间信息,处理多模态数据,进行精确识别与理解,最终指导设备做出响应。当前,蓝海大模型也已经应用在萤石网络旗下诸多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化 、更个性化的互联互通体验 。其中 ,首款产品为萤石AI三摄全自动人脸视频锁 DL60FVXPro,通过接入蓝海大模型,显著提升了包裹检测、跌倒检测和儿童检测等算法的精准度;而且引入了全新的事件提醒与录像搜索机制,使得门锁事件识别更为详细,用户能够接收到更为具体的消息提醒。
另一款产品则是 RK3 家庭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内置萤石多模态大模型,化身家庭管家、保安、医生和教师等多种角色,不仅可以识别家庭成员并自动触发交互话题,还可实现全屋门铃、猫眼等端端协同;并融合了儿童坐姿检测等教育功能及吃药提醒等老人看护功能,提供从儿童到老人,从个体到家庭的全方位智能看护。
8月10 日 ,萤石网络发布了2024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2024 年上半年,萤石网络实现营业总收入 25.83 亿元,同比增长 1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2 亿元,同比增长 8.88%。